城事·生活丨永不變味的一口饃
一如陳普民這個名字,,打眼一看,,老陳就是個普通人——身材中等、長相憨厚,胸前圍著一個油得發(fā)亮的皮圍裙,,映得臉膛更加紅潤,給人一種踏實感,。
老陳是賣肉夾饃的,,和老伴余明珠在市區(qū)靖朔門附近經營著一個小店。從1990年開店賣饃至今,,風風雨雨三十年,,小店輾轉搬遷了七八次,小陳變成了老陳,,但他手中那一口饃沒有變:外皮焦香酥軟,、內餡肉香四溢,一口咬下總能給人大大的滿足,,也是老主顧們“癡迷”的那一口味道,。
切肉、煮肉,、鹵肉,,發(fā)面、揉面,、烙饃,,泡豆、磨豆,、煮豆?jié){……老陳的一天從凌晨4點開始,。由于店鋪空間小挪轉不開,一些工作只能在家里做,,一直忙活到天麻亮,,老倆口麻利地把半成品裝上車,蹬著小三輪趕在7點鐘拉到店里,,開始一天的營生,。除了肉夾饃,店里還賣豆?jié){、豆腐腦,、餛飩,、饸饹面等。
老陳是陜西渭南人,,1981年參軍來到固原,,1987年退伍后留在固原,結婚成家,?!霸诓筷牱蹠r我是炊事兵,切菜燒火,、煎炒烹炸都不在話下,。”老陳說,,退伍后剛開始給別人打工,,后來尋思著自己有做飯這門手藝,何不自己干,?一輛三輪車推上街,,和妻子賣起了肉夾饃。
“剛開始賣饃那會,,固原城還不是現在這個模樣,,街巷簡陋、人們的生活還不富裕,,一個肉夾饃賣1塊5毛錢,。”夫妻倆在市區(qū)人民街原體育場附近擺攤,,一輛三輪車上坐著煤爐子,、鍋灶、面和肉,,風里來雨里去,,實誠的用料、噴香的味道吸引了不少顧客,?!?990年,手里攢了些錢,,我們就租一間店面賣饃,。”老陳說,,年輕時候的日子艱辛忙碌,這一口小小的饃讓自己養(yǎng)家糊口、立業(yè)成家,。
肉夾饃的做法看似簡單,,但里面的學問大著呢,若是沒有掌握其中的技巧,,口味就會差很多,。煮肉需要技巧,烙饃也需要技巧,。選肉買肉切肉煮肉醬肉,,老陳都是親力親為。買來新鮮的肉處理干凈,,切成小塊入鍋煮,,三四分鐘后撈出浸入涼水淘洗、控干水分,;再入鍋醬色,、放鹽殺油,這個過程要持續(xù)一個小時,;第二天早晨再入鍋,,加入老湯和秘制調料進行二次鹵煮,經過長時間的鹵制,,各種調料的香味完全融入肉的纖維之中,!“這樣煮出來的肉才好吃,肥肉吃了不膩口,,瘦肉無渣滿嘴油,。”老陳笑了,,“煮肉要耐心,、細心,要肯花功夫,?!?/span>
烙饃由老伴余明珠完成。三十年來,,她做饃一直沿用老方法——純堿發(fā)面,、手工搟揉。軟硬適中的面團揪成大小合適的劑子,,搟成圓餅放進平底鍋,,烙到兩面微黃出鍋,再入烤爐烤制一會兒,?!斑@樣烙的饃松軟酥香有嚼頭,,夾肉才好吃?!庇幸欢螘r間,,為了圖省事,余明珠也用發(fā)酵粉發(fā)面,,可是顧客“不答應”,,“他們紛紛提出來,饃不好吃,、味道不對,。”余明珠說,,做吃食,,偷不得懶。
肉和饃都做好之后,,把冒著熱氣的饃從中間切開,,把剁好的肉夾在饃中間,再澆上一勺鹵汁,,讓人欲罷不能的肉夾饃就做好了,,咬一口,混合著碳水,、油脂,、香料的滋味在口腔內進發(fā),回味無窮,,令人歡愉,!對于愛吃辣、重口味的顧客,,老陳剁肉時還要加上朝天椒,。
普通的老陳卻經營著不普通的美食,他不會用智能手機,,不會在網絡上為自己打廣告,,可是無論店搬到哪兒,老顧客們都能準確地找到店里來,。他親眼看著一些娃兒吃著店里的饃長大,,現在又領著自己的娃兒來吃饃,好多顧客成了老友,,他們用熱情和關注回饋老陳的手藝,。對于老陳來說,他要繼續(xù)做好這口饃,,回饋顧客,、回饋生活,。(記者:李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