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愛為生命續(xù)航 ——固原市造血干細胞捐獻實現(xiàn)從“0”到“10”的跨越
今年7月,剛步入工作崗位的“95后”青年景東旭在西安唐都醫(yī)院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,成為固原第10例、寧夏第94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。
一直以來,市紅十字會始終秉承“人道、博愛、奉獻”的紅十字精神,以造血干細胞捐獻為載體,號召廣大熱心公益的市民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行列,在全市共同營造敬業(yè)奉獻、挽救生命的良好社會風尚,為我市精神文明建設貢獻“紅十字”的力量。
從2015年到2022年,固原市造血干細胞捐獻實現(xiàn)了從“0”到“10”的跨越。
2015年,熱心公益的西吉女孩李興興赴京完成了捐獻救人的愛心行動,挽救了一位17歲白血病患者的生命。她也成為固原市首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。“能把孩子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是我最大的心愿,只要患者需要,我隨時可以配合體檢和捐獻。”李興興說。她的捐獻事跡被媒體宣傳報道后,在六盤大地引起了強烈反響。那一年,李興興被評為第四屆自治區(qū)道德模范和第二屆“寧夏好人”。
2020年,從得知配型成功直到捐獻,為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(tài)和身體素質(zhì),作為舞蹈老師的張新原,不惜改變堅持多年的飲食習慣,加餐“增肥”,只為提高造血干細胞質(zhì)量,最終成為我市第五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。
今年5月,景東旭接到市紅十字會的電話,得知他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篩配型成功。按照正常流程,需要進一步做高分辨檢測,但因為患者病情嚴重、情況緊急,高分辨檢測和體檢需要同步進行。“當初報名加入中華骨髓庫就為了幫助別人,現(xiàn)在機會來了,肯定是要幫的。”征求景東旭意愿時,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。
……
李興興、戴萬金、王海利、李琦、張新原、高志前、趙海江、劉會兵、汪海寰、景東旭……一個個閃亮的名字,見證了我市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發(fā)展的歷程。
從2008年起,市紅十字會便承擔起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招募、宣傳動員、組織工作。至今,已累計為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(中華骨髓庫)招募志愿者4900人次,累計初篩相合400人次,進行再動員103人次,高分辨檢驗30人次,體檢16人次,10名志愿者成功實現(xiàn)了捐獻。
10多年來,市紅十字會不斷建立健全組織機構(gòu),成立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寧夏分庫固原工作站,并在各縣區(qū)設分站,明確專人負責,捐獻工作流程進一步規(guī)范、捐獻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,形成了市、縣(區(qū))造血干細胞捐獻一體化網(wǎng)絡工作格局。
每年的3月“學雷鋒”月、“4·9”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日、“5·8”世界紅十字日、“6·14”世界無償獻血日等特殊節(jié)點,市紅十字會都會通過門戶網(wǎng)站、微信公眾號、視頻號等多平臺進行宣傳報道,并深入學校、社區(qū)、企業(yè)和各鄉(xiāng)鎮(zhèn)開展宣傳活動,不斷增強公眾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知曉率、參與率及支持率。
針對做好“志愿者保留”項目工作,市紅十字會定期對歷年入庫數(shù)據(jù)進行回訪,加強與全市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的聯(lián)系,提升庫容質(zhì)量,核實更新信息,4年時間,回訪全部入庫者近4500人。同時,保持與捐獻者的溝通聯(lián)絡,開展慰問幫扶、定期回訪,給予人文關懷,讓他們在這個特殊的大家庭中感受到家的溫暖。
“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是紅十字會的核心業(yè)務之一,做好這項工作我們義不容辭、責無旁貸。10例不僅僅是個數(shù)字,更體現(xiàn)了一種自愿無償、高尚利他的捐獻精神,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實踐。”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說,下一步,將進一步優(yōu)化提升捐獻服務質(zhì)效,積極爭取多方支持對實施捐獻的造血干細胞志愿者予以關愛,激勵動員更多愛心人士加入到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隊伍中。(記者:蘆淑穎)
相關新聞
-
寧夏六盤山特產(chǎn)館開到15個省市
年銷售額超8000萬元[2025-07-03] -
16條全國暑期避暑旅游路線來了!固原避暑路線在列→
[2025-06-30] -
7月1日起黃河正式進入主汛期
[2025-06-30] -
“8+8+N”機制跑出矛盾調(diào)解“加速度”
[2025-06-28] -
我市自主選育抗旱抗條銹豐產(chǎn)冬小麥品種通過審定 實現(xiàn)育種工作重大突破
[2025-06-24] -
市老年大學開展研學活動
[2025-06-21] -
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為480名隆德學子筑“夢巢”
[2025-06-21] -
首次記錄 寧夏中部發(fā)現(xiàn)蜥腳類恐龍大面積足跡群
[2025-06-20] -
為咱老百姓點個贊丨綠茵場上的追風少年
[2025-06-20] -
別樣的人生丨王海娟的破繭人生
[2025-06-20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