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昊的筆墨情緣
◎ 胡 欣 王 麗 文/圖
與書法結緣,,從墨海中沉迷,、頓悟;與筆墨為伴,,在文字里修行,、探尋,。邁過墨香的海洋,陳昊在清閑或不眠的夜晚,,揮毫不止,、百煉成鋼,追尋著心中的初衷,。
初見書法家陳昊,,是在他的“三恪堂”工作室里。陳昊立于案前,,提筆懸腕在一張鋪開的雪白宣紙上習字,,一抹墨色伴隨著墨香在空氣中氤氳開來……
草書《三堂東湖作》
與陳昊交談,穩(wěn)重中帶著幾分豪放,,耿直中帶著幾分豁達,,令人一見如故。他言語簡潔,,卻句句言之有物,,尤其在談到書法藝術時,更是以其獨到的見解,、深刻的感悟,,表達了他對書法多年來的熱愛與追求。
陳昊今年47歲,,是中衛(wèi)市海原縣三河鎮(zhèn)人,。他與書法相識并結緣,源于父親的影響,。父親是一名鄉(xiāng)村教師,,平日里愛好寫寫畫畫,是當時十里八鄉(xiāng)出了名的“會寫字的文化人”,,每年春節(jié)或村里誰家過紅白事時,,免不了請父親代筆寫些春聯、福字,、喜字抑或是訃告之類的,。長期耳濡目染下,書法在陳昊的童年記憶里刻上了深深的印痕,。父親看陳昊有心也有興趣學習書法,,便開始悉心教導,,只要一有空,陳昊就跟著父親練習寫字,。因為條件艱苦,,別說是陳昊,就連父親平時用的筆,,都是四處費心找來的一支“禿了頭”的毛筆,,但這絲毫不影響陳昊的習字熱情,他拿著父親珍藏的兩本老舊的黃自元《千字文》和《十七帖》折頁字帖,,照樣學樣地在家里的大門上,、墻上、院子地上“練字”,。十二三歲時,,陳昊已經可以跟著父親為鄉(xiāng)親書寫春聯。
展示珍藏字帖
1999年,,陳昊在固原城區(qū)政府街租下一間門面房,,成立了書畫工作室,主要進行書畫交流及培訓等,。雖說是開店做生意,,但陳昊還是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花在了練習書法上。書法是線條的藝術,,在體現漢字質感美、動態(tài)美和力量美的基礎上,,講究“篆籀之意”,,宋代大書法家蘇軾曾說“書必有神、氣,、骨,、肉、血五者,,缺一不成書”,。可見線條在書法藝術中的重要性,。為此,,那間不大的工作室里,經常凌晨還亮著燈,,窗外依稀可見陳昊手握毛筆,、半彎著腰在潛心臨帖的身影。他還結識了一些志趣相投的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,,他們長期相互交流和切磋,,讓他的字越寫越有味道,。
2008年,北京書法家協會主席林岫先生因工作原因來到固原,,看到了陳昊的書法作品,,頗為贊賞,鼓勵他要堅持夢想,,還支持他要多投展,、參展,以此提升書法水平和知名度,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。2009年至2011年,陳昊的書法作品多次入選國家書法展,。“國家書法展的要求和難度還是很高的,,是從全國五六萬件書法作品中最終挑選出兩百多件作品進行展覽。”陳昊介紹,。這次參展讓陳昊信心倍增且聲名鵲起,,成為寧夏入選國家書法展最年輕的書法家之一,同時被中國書法家協會收錄為協會會員,。
硯田耕耘卻從無懈怠,,孜孜以求且永不止步。隨著接觸書法時日漸長,,陳昊越發(fā)覺得,,書法作為傳統(tǒng)文化,博大精深,,應該接受更為系統(tǒng),、專業(yè)的書法學習。2013年春天,,陳昊孤身一人來到北京求學,,師從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、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副院長胡抗美,、曾翔所辦的高級研修班跟班學習,。中國國家畫院緊鄰中國藝術研究院、中央美院等“國字號”藝術教研教學院所,,教學模式開放新穎,,班里的30多名學員來自全國各地,是和他一樣求學若渴的書法“癡迷者”,。從篆隸到行楷,,從春夏到秋冬,兩年時間里,,陳昊抓住難得的學習機會,,刻苦鉆研,、交流探討、反復揣摩,,不斷錘煉書法技巧,,不斷提高書法領悟能力,對筆的起,、斷,、拂、斫和節(jié)律的控制愈發(fā)熟練自由,,書法藝術一次次蛻變,。“當時班里經常會組織我們參觀一些高端書畫展覽,有幸拜訪了沈鵬,、沃興華,、石開、張旭光等國內知名書法前輩,,這樣的求學經歷讓我受益匪淺,。”陳昊感慨地說。
文化傳統(tǒng)薪火相傳,。學成歸來的陳昊意識到,,書法是一門寶貴的傳統(tǒng)藝術,中國五千年的書法文化應該得到傳承,,要進萬家,、到群眾中。2017年,,恰逢全市各中小學全面推行普及“書法進校園”活動,,陳昊作為一名新文藝群體書法工作者,時任固原市書協副主席,,原州區(qū)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,依照協會統(tǒng)籌安排,,堅持服務原州區(qū)兩所學校,,為中小學生上書法課,讓書法走入學校課堂,。“希望多培養(yǎng)些年輕的書法人才,,讓書法后繼有人,書法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(fā)展,。”陳昊表示,。此外,陳昊堅持多年來和區(qū),、市兩級書畫家送文化進農村,、進社區(qū),、進企業(yè),為群眾寫作品,、送春聯,,深受群眾喜愛。每當此時,,陳昊的內心總會升騰起踏實的滿足感和幸福感,,覺得這是對自己多年辛勤筆耕的最好回報。
童心便有愛書癖,,手指今馀把筆痕,。30多年來,陳昊筆耕不輟,、臨池不斷,,集各家之長融于己,創(chuàng)作的書法作品墨跡鮮潤,、行氣貫通,、氣勢磅礴、厚重端莊,,既體現了個人書法寫作的鮮明特色,,又讓人感受到了極高的書法造詣和修養(yǎng)品德,同時弘揚和傳播了社會正能量,,展現出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魅力,。陳昊的書法作品在屢屢斬獲國家及區(qū)內外各項大獎的同時,他個人先后在廣州,、上海,、甘肅等地成功舉辦書法展。
“其實在我看來,,書法已成為我的‘親人’,,融入我的生命中,此生不可或缺,。”當問及書法對于自己的意義,,陳昊一語中的。
行草《山居秋暝》
行書《古詩二首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