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通基層治理的“神經末梢”
前不久,隆德縣法院沙塘法庭通過訴前調解,化解一起農村土地糾紛,。張程鄉(xiāng)桃園村村民李某和張某兩家耕地相鄰,,因耕地邊界問題經常發(fā)生爭執(zhí)。今年秋收后,,兩家再次發(fā)生爭吵,,經村委會和派出所調解未果后,李某訴至隆德縣法院,。沙塘法庭在受理案件后,,本著以鄰里和諧的原則考量,由法庭訴前調解委員會牽頭,,與當地村委會合力現場化解糾紛,。調解員和村干部帶領雙方當事人重新丈量了土地,合理劃分出各自占用的土地面積,,并對模糊不清,、有爭議的地界當場進行重新確認。調解員從案件事實,、土地權屬,、友鄰關系等方面進行了勸說,引導雙方當事人充分認識到各自存在的問題,。在調解員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,,雙方當事人達成了一致調解意見。
近年來,,隆德縣全面推行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“1+1+3”工作機制,,有效整合各方力量,實現了矛盾問題一站式受理,、一攬子解決,,不斷打通基層社會治理的“神經末梢”,其中基層黨組織助力多方協作解決矛盾,、綜治中心推動調解各環(huán)節(jié)銜接,、“三張清單”提高基層工作效能……也成為工作“法寶”。
“今年,,我們在訴調對接中心掛牌成立了‘老楊調解工作室’,,選派審判經驗豐富、擅長做群眾工作的資深法官楊天惠對訴前調解工作進行指導,,通過提供法律意見,、制定調解方案,、參與糾紛化解,加強業(yè)務指導,,讓‘編外法官’成為化解糾紛的行家里手,。”隆德縣法院沙塘法庭庭長李明說。
“小事不出村,,大事不出鎮(zhèn),,矛盾不上交”,隆德縣有效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,,努力將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(tài),。
隆德縣按照“縱向到底、橫向到邊”原則,,在108個村(社區(qū))全部建立功能型黨小組,,實現“一網格一黨小組”,構建了鄉(xiāng)(鎮(zhèn))功能型黨支部,、村(社區(qū))功能型黨小組,、黨員中心戶“三位一體”的基層治理功能型黨組織體系。按照“六有”標準,,建立完善來訪接待,、法律咨詢等功能區(qū),建成5個鄉(xiāng)級綜治中心和24個村級綜治中心示范點,。堅持問題,、責任、考核三張清單統管,,摸清問題,、壓實責任、以考促抓,,實現早預防,、早化解、早處置,,有效化解信訪積案和重大復雜矛盾糾紛,確保不升級,、不激化,。
黨建引領基層治理“1+1+3”機制的運行,有效踐行了“五治融合”“三調聯動”要求,。隆德縣最大化發(fā)揮“125”“411”多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效能,,構建了各負其責、齊抓共管的社會治理格局,,實現了“問題聯治,、風險聯控,、平安聯創(chuàng)”。今年以來,,隆德縣累計排查化解各類矛盾問題940余件,,防范“民轉刑”“刑轉命”案件發(fā)生。且連續(xù)六年獲得“自治區(qū)平安建設考核優(yōu)秀縣”,,多次榮獲“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”等榮譽稱號,。
相關新聞
-
原州區(qū)文旅“創(chuàng)意+”深度賦能 旅游經營性收入達6280萬元
[2025-05-10] -
原州區(qū)舉辦“5.12”國際護士節(jié)文藝匯演
[2025-05-09] -
隆德縣首張“個轉企”營業(yè)執(zhí)照落地 助力中藥材種植戶轉型升級
[2025-05-08] -
彭陽縣紅河鎮(zhèn)寬坪村千畝頭茬菜心采收
[2025-05-08] -
西吉縣“紅綠融合”激活旅游新動能
[2025-05-08] -
原州區(qū)16萬畝馬鈴薯開始全面種植
[2025-05-08] -
西吉76家就業(yè)幫扶車間點亮鄉(xiāng)村振興“就業(yè)燈塔”
[2025-05-08] -
涇源法院出臺16條實施意見助力民營經濟發(fā)展
[2025-05-07] -
爭取科技人才項目26個 隆德縣點燃鄉(xiāng)村“人才引擎”
[2025-05-03] -
新開通2條延伸3條,涇源縣公交旅游專線開通,!快來玩吧,!
[2025-05-03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