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石嘴,有堂“走身”走心的思政課
“行”讓孩子們對長征的艱辛有了初識體驗,“講”讓長征精神深深植根于孩子們心中,“行”與“講”結合讓孩子們增強“信”的力量。
原州區(qū)開城鎮(zhèn)上青石村原本是一個普通的村莊。
由于一段紅色歷史,這里別有厚重神韻。
1935年10月,紅軍長征翻越六盤山途中,毛澤東在這里指揮打響了著名的青石嘴戰(zhàn)斗。這場戰(zhàn)斗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在六盤山地區(qū)圍剿紅軍的圖謀,打通了紅軍繼續(xù)北上勝利會師的通道,同時也誕生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騎兵偵察連。
這個小小村莊,從此鐫刻下永不磨滅的紅色印記。
始建于1941年的青石小學,83年來從黨的光輝史基因中汲取著養(yǎng)分,培養(yǎng)了一批又一批各族少年兒童。
初夏時節(jié),走進校園,教學樓墻體上“青少年紅色教育基地”“傳承紅色基因 厚植家國情懷”等字樣映入眼簾。移步樓道,在小小紅色講解員的引導下,聆聽著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”“中央紅軍第一支騎兵偵察連從這里誕生”的講解,來到教學樓二樓以“長征”為主題的紅色展廳和“紅色課堂”。這是青石小學一座別樣的有形可感的紅色思政課堂。
這座紅色思政課堂的誕生,源于一次交流學習。那是2022年12月,開城鎮(zhèn)中心小學校長曹鑫和青石小學校長李玉俊參加了“學習紅色經典 厚植家國情懷”全國“大思政”教育教學研討會原州站的活動,期間幾位專家學者關于利用好紅色資源上好思政課的交流發(fā)言,給了他們很大的啟發(fā)。
一個想法即刻在李玉俊腦海中迸發(fā)。回想以往開展紅色教育,組織學生徒步從學校到青石嘴戰(zhàn)斗紀念碑參觀,在往返5公里的行走中,這些六歲至十二歲的孩子對二萬五千里長征之難有了身體上的感知,但距離讓革命精神入腦入心的教育目標還有差距。學校東南角矗立著青石嘴戰(zhàn)斗紀念碑,西南角便是青石嘴戰(zhàn)斗遺址。對于青石小學來說,紅色資源就在身邊,何不讓它走進課堂?
說干就干!2023年2月,打造紅色教室被列入了開城鎮(zhèn)中心小學的學期目標任務。3月,曹鑫、李玉俊奔走于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、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館、楊郎村赫光紀念館等地學習取經。隨后,設計、送審、布展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展開。4月,將青石嘴戰(zhàn)斗故事融于偉大長征歷程中的“長征”主題紅色展室建成了。看著一張張照片,重溫一個個故事,長征精神澎湃在曹鑫、李玉俊心中。紅色展室的建設對于他們來說,是再次接受革命歷史教育的過程。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,立德樹人,讓長征精神深深根植在孩子們心中,并成為激勵他們成長的永恒動力,這才是思政課的本和魂。
“建不是為了看,重要的是要用好。看在眼里,更要記在心上。”曹鑫說。為了讓展館真正發(fā)揮作用,學校邀請市內思政課名師、黨史專家前來指導,集思廣益,精心設計了課堂實施方案。主題班隊會搬進了紅色教室,老師講給學生聽,高年級學生講給低年級學生聽;講紅色故事、誦紅色經典在每個教室里響起,國旗下的演講、“紅領巾唱響中國夢”激蕩著愛國主義旋律;班班培育紅色講解員,爭當優(yōu)秀小小紅色講解員成為學生們爭相參與的“明星”活動……以紅色教室為載體,形式多樣、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紅色思政課“動”了起來、“活”了起來。
為了延伸拓展紅色思政教育,青石小學今年又建成了以“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”為主題的紅色展室。從“紅船精神”、五四精神、抗疫精神、載人航天精神等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的核心內涵到王二小、潘東子等17名小英雄的事跡,孩子們在接受精神洗禮的同時,也有了一個個可親可敬可學的具體榜樣,從而激發(fā)他們做好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,建設家鄉(xiāng)的主人翁意識。
與共建校原州區(qū)第十七小學教育集團聯合開展活動,為小小紅色講解員錄制講解視頻上傳到寧教云平臺,邀請當地群眾走進教室、展室參觀……線上線下,以青石小學為基點的紅色教育輻射面不斷擴大。
“行”讓孩子們對長征的艱辛有了初識體驗,“講”讓長征精神深深植根于孩子們心中,“行”與“講”的結合讓孩子們從紅色思政課中增強了“信”的力量。“我是青石小學的一員,我自豪。我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,我驕傲”,自信正在孩子們身上由內而外散發(fā)。在曹鑫眼里,經過一年多實踐探索,紅色思政課教育正在潛移默化中催生著越來越多的變化。(記者 文麗榮 鎖金林 毛文文)
相關新聞
-
寧夏六盤山特產館開到15個省市
年銷售額超8000萬元[2025-07-03] -
16條全國暑期避暑旅游路線來了!固原避暑路線在列→
[2025-06-30] -
7月1日起黃河正式進入主汛期
[2025-06-30] -
“8+8+N”機制跑出矛盾調解“加速度”
[2025-06-28] -
我市自主選育抗旱抗條銹豐產冬小麥品種通過審定 實現育種工作重大突破
[2025-06-24] -
市老年大學開展研學活動
[2025-06-21] -
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為480名隆德學子筑“夢巢”
[2025-06-21] -
首次記錄 寧夏中部發(fā)現蜥腳類恐龍大面積足跡群
[2025-06-20] -
為咱老百姓點個贊丨綠茵場上的追風少年
[2025-06-20] -
別樣的人生丨王海娟的破繭人生
[2025-06-20]